中大教字〔2001〕92号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全面加强教学工作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我校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部教高[2001]4号和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高字[2001]9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的办学规划和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各级领导要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高度上来,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等关系。各单位要把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围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奋斗目标,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各级领导要确保教学质量
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实施院、系(所)工作教学一票否决制。今后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学校领导每学期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会议一次以上。各级领导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本科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落实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听课4次/学期以上,院、系(所)领导8次/学期以上,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和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适度控制本科规模,压缩成教规模,取消自考助学班。加大条件建设,确保本科教学条件,将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将每年收取学费的25%以上用于日常教学经费,并且尽快增加到30%以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如教改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学科竞赛、成果奖励等,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改善本科教学条件,确保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确保教学经费的增长幅度大于学校财政增长幅度。各院、系(所)要将学校下拨的日常经费的80%以上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并加大自筹经费对教学的投入。学校将定期公布学校和各院、系(所)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情况,以确保教学条件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并逐步达到先进水平。
四、切实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全面修订《中南大学200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我校在“十五”期间内,力争建设20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校级重点专业;力争建设省级以上重点课程40门,校级重点课程60门;力争省部级以上的新世纪教改项目100项,校级立项300项;力争建设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的教学实验中心15个,其中10个进入省级重点建设示范行列,建设以专业类和专业平台课为主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30个,建设稳固优秀的教学实践基地150个;力争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包括电子教材)100项。
五、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从2002年开始,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是上岗聘任的必要条件。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学生主讲一门课程,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安排讲授本科生课程的,学校可根据情况采取不再保留其教授、副教授职称或取消其岗位津贴等措施。学校大力提倡和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专题课。
六、实施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
教学工作的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考核和聘任教师的关键条件。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晋升副教授和教授职称。对于学生反映较大、教学效果差,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应视情况取消其授课资格,对其职称和岗位津贴相应进行调整。
七、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教师要养成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为人师表,强化敬业精神,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精力投入,保证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校内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上。教师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各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究和教学示范、竞赛等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注重教改实践和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不得无故缺讲、请人代课,不得授课时迟到、早退,更不允许教师在讲课中使用手机、传呼机等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如有违反,学校将视情况进行处理。学校将制定有关师德规范,作为今后教师考核的依据。
八、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学校各级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培训制度,分年度、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基础课和公共课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情况要记入继续教育业务档案,并作为晋升职称的参考。年轻教师上岗要从助课开始,经历助课试讲等各个环节后,才能正式授课。学校要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资格,公共外语和体育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也要相应地提高到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资格。
某些课程紧缺的教师,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上同时挑重担,获取新成果,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
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学风、校风建设当作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出发,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大力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弘扬正气、崇尚科学的良好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坚决杜绝考试舞弊,对于违反学校学习和教学管理纪律的学生,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加大推动双语教学的力度
推进双语教学是高等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有条件的院、系(所)都要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条件暂时不成熟的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实施双语教学。三年内我校的双语教学课程应达到100门以上,占所开课程的10%左右。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直接引用的原版教材应达20%以上,其他专业逐步使用原版教材替代专业英语教学。
十一、大力提倡使用先进教材
各个专业都要使用最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教材,理工科类、财经政法类、医学类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或超过50%。要大力提倡教师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有些课程可根据需要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学校鼓励编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和讲义。各院、系(所)要建立严格的教材审查制度,把好教材质量关,防止在低水平上重复编写的教材和质量低劣、内容陈旧的教材进入课堂。教参、教辅材料不得作教材发放给学生。
十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和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保证我校教学质量进入一流行列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建设,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积极支持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各院、系(所)在必修课中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应达到30%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均应有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能力。从2002年开始,新评聘的教授、副教授必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合格培训。
十三、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加强实验教学,保证教学计划内实验课的开出率,注重更新实验课内容,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统筹,整合实验教学中心,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实践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学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全校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教学基地,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各院、系(所)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
十四、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稳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有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实际,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制订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加强对院、系(所)及教师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形成学生质量认证体系,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加强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工作,并积极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